找到相关内容36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

    相用;佛者果也,华严因也;华喻万行,严即大智,大智为主,运于万行;严大方广,成佛果也”(1) 。这是华严宗人的一贯看法,其中包含四层体用含义:从本体现象关系上,心体、理体生起无尽相用,“不变随缘随缘不变”;从因果关系看,不仅是体因用果,也是用因体果,体用互为因果;在认识论上,佛智为心体、性体的作用,但又是万行的本体,万行为智体的相用;在修持论上,认为从一切行为和修为中均可弃妄归真,觉悟智体,证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3070622.html
  • 天台宗纲要一书之微言

    ,非如。即差别而随缘不变:一性融通‘圆通常自在’,非异。世尊寂灭道场云:法本法无法,无法法亦法,今付无法时,法法何曾法。  故‘初信乃断见,七信乃断思’之说,只是四住(住于自惑)。出分段生死只是假名(...‘不变之性德三千’与随迷悟心、应知解量、循善恶业‘所感之随缘三千’同真同如:两重三千同在任何一念:圆满具足。同在任何一尘:圆满具足。同在任何一名:圆满具足。  凡夫四倒自缠故念念不觉,若一念觉:一念回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470760.html
  • 佛教的财富观——宽昌法师访谈实录

    ,(佛教)认为最大的财富就是机缘。也就是跟不同的事情,能够在随缘不变的态度下,跟他们融会贯通。不拒绝,不排斥,不盲目地下结论。这就是机缘。有了善的缘份,就会有善的结果,就要善待人生。   那第二点呢...   主持人:佛教是没有贡献的。   华老师:嗯。反对佛教就是因为,以这样一种理由来反对佛教,这是一种误解,我想。   宽昌法师:所以啊,我们讲随缘。   华老师:对。   宽昌法师:其实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0471449.html
  • 淨因法師: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

    不变不变随缘,以平常心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、炎凉冷热、成败得失,得之不喜、失之不忧、不以物喜、不以己忧的心境自然生起。以如此心态对待生活、社会,人生怎能不美好?又何愁社会不和谐?! ...患得患失的人来说,佛陀引导人们了知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皆是缘生缘灭的,找不出任何一件事物是永恒不变的(无我),令人们体会到凡事不必过于执着。这样,就能善用名利而不被名利所束缚,超越一切苦恼和厄困,达到“心无...

    淨因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673201.html
  • 基本哲学问题——试论牟宗三哲学的儒佛会通

    佛教教义里的哲学问题,成佛的境界当然只是就佛境界而为言说的一任清净法的存在,其一旦称性而起,则随缘不变不变随缘,此指成佛者之任运的境域乃称性而起者,称性而起依起而有法之存在,未起之法即无有存在,依佛境界...亦转化之为一言说客观的存在界之存有论哲学,又窄化其随缘起现之境界创造在未创造处有一存在学上的法界挂漏。 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073960.html
  • 神圣化 OR 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(二)

    不变不变随缘”,要有所为,也要有所不为。 基于此,我不赞成募捐拍卖的时候,随便进行诸如“烧头香”、“先撞钟”之类的拍卖。至少,我们不应当对此予以鼓励。也就是说,我不反对拍卖的形式,但是,反对把关系着...佛教一个突出的品格就是反对墨守成规,从而得到不断的完善的。佛教这种灵活应对与利乐众生的精神,叫做“随缘”,就是所谓的“方便法门”。 不过,切勿误解“方便”的本义,方便绝不是“随便”。已故圣严法师认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374248.html
  • 《中观精要》意趣蠡测——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

    意趣上的相异点、修证方式上的迥然不同,以及仪规、礼仪、传承上的众多差异,但是,我们还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,即无论藏传还是汉传、南传佛教,都是佛陀所创立的根深叶茂的佛教之参天大树上,依据“随缘不变不变随缘”、应化施教之原则,而在不同的环境中绽放的奇葩,与佛陀的根本精神是一脉相承的。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之间不应相互排斥,也不应 “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”。正常而合理的心态是,促进相互交往,互相尊重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274924.html
  • [上]《金刚棒喝》

    一定要修道,绝对不改变当初所发的愿,也不会见异思迁,改变思想。无论是顺的境界或逆的境界,一定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,坚住菩提心。 问:请问师父,沩仰宗有些什么特色?你觉得应如何发扬光大?宣化:沩仰宗很...完全不懂。 问:宇宙间是否确实存有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(或道理)?若有,请问此道理为何?祈求师父慈悲开示。宣化:你现在能问我,这就是那个真理。 问:伦理是道理之本,中国人尤其重视伦理。在佛教的教义中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575658.html
  • 《心灵环保》——济群法师

    佛菩萨为什么能够随缘不变?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贪、嗔、痴之心,因此,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如如不动。    2、非断非常性   那么,缘起又显示了什么样的特点呢?那就是无自性,这是佛教不同于唯物论...会不解:阿赖耶识和灵魂有什么区别呢?我们要知道,灵魂是固定不变的实体,而阿赖耶识则刹那生灭,相似相续,它时刻都在随着我们的所作所为而变化。当我们行善的时候,就是在阿赖耶识里播下善的种子,生命中善的力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0576077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

    起诸行无常、诸受是苦、诸法无我的决定见,以及生起随缘不变的生活智慧,从而断除烦恼、远离痛苦,得到清凉、安乐与自在。   试图自杀的人心里通常充满敌意、矛盾与痛苦,患有精神疾病的自杀者更是如此。事发前...偷罗遮罪,反对无益的社会自杀行为。佛教的教义、戒规、情操与修行方法能积极预防自杀行为。缘起性空、修行解脱、随缘自在等思想可以消除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执著、困惑、悲观与失望,持戒、布施、忍辱、四摄、六和敬等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978314.html